|
 |
【狀元心得】狀元學習方法攻略
瀏覽:4420
發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網
2009-09-29-22:10
在一片叢林中住著一只烏鴉。 有一天,烏鴉決定要搬家,搬家時恰好被百靈鳥看到了,于是百靈問烏鴉:“你在這片林子住了很久了,為什么要搬家呢?”烏鴉回答說:“在林子里,大家都說我唱歌的聲音特別難聽,都討厭我。”百靈笑著說:“那也用不著搬家啊,你可以改變你唱歌的聲音,或者盡量不要唱歌,如果你還是像現在一樣唱歌,無論你搬到哪個林子里,大家都會討厭你呀!” 這個寓言說的就是,不要等環境改變來適應你,而是要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那么,面對高考,如何去改變自己呢?這需要策略。 一、明確自己的目標 你希望考上的學校是什么?那應該是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果子。順手就能摘到或跳得再高也不能夠得著的都不叫目標。學習目標也是一樣,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會覺得太難而喪失信心;太低了,會覺得太容易而喪失積極性。如果你目前是中下游水平,那么學習目標就應該是進步,如果是上游水平,那么學習目標就應該是穩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自己的目標,只有當你總想跳起來去摘學習果子的時候,才是找到了方向。 廣西文科狀元林麗淵在談到目標時說:我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復旦大學。當我疲憊不想堅持的時候,我想到了我的夢;當我遇到困難想逃避的時候,我的夢在告訴我不行;當我獲得小成功時,我告訴自己,笑到最后才是贏……有夢想就有動力。這個目標要符合自己情況。老師說過一個比喻:目標就如樹上的蘋果,如果你伸手就夠得著,那它就太低了。如果你得跳起來,拼命跳起來才能抓得住,那它就是最理想的。 高考需要策略,盲目的學習是要不得的,策略的第一步應該是明確自己的目標,有目標才會有動力。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沙漠中去獵殺駱駝。到達目的地后,父親問大兒子,“你看到了什么?”大兒子回答:“我看到了父親、沙漠和駱駝。”父親又問二兒子:“你看到了什么?”二兒子回答:“我看到了父親、哥哥、弟弟、弓箭、沙漠和駱駝。”父親最后又問三兒子:“你看到了什么?”三兒子回答:“我看到了駱駝。”父親滿意地回答道:“答對了。” 這則寓言說明確定目標的秘訣就是“明確”。確定、分解學習目標的要點有三: 1.大目標要細化到小目標,心里要有數。 高一要做什么,高二要做什么,高三要做什么,要具體到每一個年級。高三又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要完成什么學習任務,甚至具體劃分到每個月,每個星期,每一天學習任務是什么。 2.學習計劃要有針對性。 3.制訂計劃是為了堅持。 大目標短時間內不能很快見效,但是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在完成每天制定的學習任務,距離成功又近了一步。基礎差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堅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還沒有看到成功,但是不要放棄,堅持不懈,你會發現,也許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彎處。 二、把學習當成“洗手”和“刷牙” 把學習變成興趣和習慣的竅門之一就是把學習當成“洗手”和“刷牙”。堅持一天、三天、一月、三月、半年,在同一個時間去學習同一個科目,通過生物鐘、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像吃飯前要洗手,用完東西自動恢復原位一樣,到了學習的時間自動地去學習,去做與學習有關的一切事情。比如每天早晨及時起床,自覺地為上學做好一切準備;放學回家,每到廣播英語或電視英語節目時間,就自覺地準時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 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山東文科狀元 林小杰 良好的學習習慣概括為六個字:善思、好問、勤記。 還記得一首兒歌: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勞動,大腦會思考。這雖不多,但道理卻不淺。優秀生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關于運用大腦這個寶貝去不斷思考,而不是單純地記憶,要知道我們的大腦不是知識的倉庫,而是一個知識的加工廠。文史學得好的同學,不是因為他的記憶力好,而是因為他善于思考。 除了善思,還應該好問。而好問來自于懷疑精神,就像德國文學家君特格拉斯在闡釋“啟蒙”一詞時所說:要使大家習慣于“思考已經思考過的東西,直到懷疑還是確信無疑”。當疑問出現時,我們應該毫不遲疑地發問,直到從老師口中得到確切的答案,這便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問精神。最后便是勤記。俗話說“好腦袋不如爛筆頭”,把平日所聽、所想、所學隨筆記錄下來,便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四、睡前“七問” 完成了一天的學習,準備休息之前,躺在床上時同學們可以問問自己七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今天上課前都準備好了嗎?因為只有做了充分的課前預習,才能在上課時跟上老師的思路,和老師同步進入角色。 第二個問題:今天在課堂上我與老師互動得如何?我主動參與了嗎?我是今天的主角嗎? 第三個問題:從這堂課,我在知識、能力、方法、技能、情感上有所收獲嗎? 第四個問題:在課堂上我投入了激情嗎?有激情地學習,才是有興趣地學習。 第五個問題:我今天的得與失在哪里?善于總結才能有所進步。 第六個問題:明天我還有哪些任務? 第七個問題:今天我過得快樂嗎?我們要學會享受學習,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