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20分鐘)
注:只交第II卷。
第I卷(共3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
A.寒暄(xuān) 監(jiàn)生 銀鐲(zhuó)子 陳摶(tuán)老祖
B.朱拓(tuò) 不更(gèng)事 形骸(hái) 新正(zhēng)
C.桌幃(wéi) 訕訕(shànshàn) 吮(shǔn)吸 牲醴(lǐ)
D.涎(xián)皮 角隅(yú) 撮(cuō)合 橫(hèng)樣子
2.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
A.銅墻鐵璧 日月如梭 藕段絲連 心慌意亂
B.戰戰兢兢 沒精打采 不成體統 神往傾心
C.自言自語 天涯海角 懸崖勒馬 價廉物美
D.悶悶不樂 百無聊賴 橫七豎八 輕車熟路
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
A.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B.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為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
C.莊周霍地躍起,敲著空桶唱道:“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D.當然,問題不在于什么標準,也不在于這位城里人的理發師為什么瞧不起“鄉下佬”(那里面當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為什么他可以任意決定誰該剃平頭,誰只能剃光頭,可以這樣為所欲為?
4.下列詞語選擇正確的一項是 ( . )
①為了迅速扭轉年年虧損的局面,廠黨委決定 精通業務、有決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員。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圖 日本侵華的歷史,引起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③蘇軾也擅長書法,他取法顏真卿,但能 ,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代四大家。
A.啟用 篡改 匠心獨運
B.起用 篡改 獨樹一幟
C.起用 竄改 獨樹一幟
D.啟用 竄改 匠心獨運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
A.屈子祠的所在地玉笥山,原有玉笥八景,經過“浩劫”之后,現已部分恢復。
B.情調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們的語言就可恰好足以配合這悲哀或激昂。
C.然而尼采竟然不是太陽,他發了瘋。
D.我在這里也并不想關于“送去”再說什么……
6.下列各句中,加線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 他是我真誠的朋友,經常耳提面命地對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斷進步。
B. 我市文理科高考狀元呂靜姝、王曉波,比翼雙飛,雙雙被北大清華選中。
C. 他們倆分別將近十年,想不到在這里萍水相逢。
D.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于使越國強盛起來,消滅了吳國。
7.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他很后悔,不該和自己同過患難,共過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揚鑣。
B. 能否保持為政清廉,是關系到黨和政府能否取得廣大群眾信任的重大問題。
C. 這本雜志的對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學語文教師及其他語文工作者。
D. 這個村連續兩年獲得大豐收,不但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大米,而且不吃國家的救濟糧了。
8.下列句子,語句連貫的一組是 ( )
①我們都想從鐵道兩旁看到一些塞外風光,黃沙白草之類,然而這一帶(a.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種著莊稼,既無黃沙,也無白草;b.既無黃沙,也無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種著莊稼。)
②太陽隱去,只偶然透過青青濛濛的薄霧,從高山的缺口伸出幾道光來,(a.給江峽涂上神奇的色彩,如同仙人伸出發光的手臂;b.如同仙人伸出發光的手臂,給江峽涂上神奇的色彩。)
A.①b ②b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a ②a
9.下列句子中,表示稱謂或指代的加點詞語使用正確一句是 ( )
A.請張老先生留步,足下改日再來請教。
B.我年近古稀,但高堂和家母仍然健在。
C.暑假,我自薦西席,為你家小剛補課。
D.敬老院真是黃發垂髫的樂園,他們將在這里安度晚年。
10.下列文學常識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魯迅——現代——《吶喊》《彷徨》
B.契訶夫——俄國——《變色龍》《套中人》
C.孫犁——現代——《荷花淀》《風云初記》
D.沈從文——現代——《圍城》《長河》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兩段選段,完成11—13題。
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
11.下列對“我”的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①“我”就是作者本人,寫自己耳聞目睹的事更顯得真實可信。
②“我”就是魯迅,他當時還只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
③“我”是貫串全文的線索人物,有關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憶串連起來的。
④“我”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勞動人民,不滿黑暗現實,但尚未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造成祥林嫂“百無聊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比她小10歲的丈夫死去。 B.婆家將她賣到賀家墺。
C.第二個丈夫和孩子相繼喪生。 D.捐了門檻贖罪不得。
13.“為人為己”中的“人”不包括( )
A.“我” B.魯四老爺 C.“厭見者” D.“活得有趣的人”
三、閱讀下面這篇小說,回答后面的問題。
高 等 教 育
司玉笙
強高考落榜后就隨本家哥去沿海的一個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強的眼睛就不夠用了。本家哥說,不賴吧?強說,不賴。本家哥說,不賴是不賴,可總歸不是自個兒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強說,自個兒瞧得起自個兒就行。
強和本家哥在碼頭的一個倉庫給人家縫補蓬布。強很能干,做的活精細,看到丟棄的線頭碎布也拾起來,留作備用。
那夜暴風雨驟起,強從床上爬起來,沖到雨簾中。本家哥勸不住他,罵他是個戇蛋。
在露天倉垛里,強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蓬布。待老板駕車過來,他已成了個水人兒。老板見所儲物資絲毫不損,當場要給他加薪,他就說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補的蓬布牢不牢。老板見他如此誠實,就想把另一個公司交給他,讓他當經理。強說,我不行,讓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說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種東西!
強就當了經理。
公司剛開張,需要招聘幾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人當業務員,就在報紙上做了廣告。本家哥聞訊跑來,說給我弄個美差干干。強說,你不行。本家哥說,看大門也不行嗎?強說,不行,你不會把這里當成自個兒的家。本家哥臉漲得紫紅,罵道,你真沒良心。強說,把自個兒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進了幾個有文憑的年輕人,業務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過了些日子,那幾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知道了他的底細,心里就起毛說,就憑我們的學歷,怎能窩在他手下。強知道了并不惱,說,我們既然在一塊兒共事,就把事辦好吧,我這個經理的帽兒誰都可以戴,可有價值的并不在這頂帽上……
那幾個大學生面面相覷,就不吭聲了。
一外商聽說這個公司很有發展前途,想洽淡一項合作項目。強的助手說,這可是條大魚哪,咱得好好接待。強說,對頭。
外商來了,是位外籍華人,還帶著翻譯、秘書一行。
強用英語問,先生,會漢語嗎?
那外商一愣,說,會的。強說我們用母語談好嗎?
外商就道了一聲“OK”。談完了,強說,我們共進晚餐怎么樣?外商遲疑地點了點頭。
晚餐很簡單,但有特色,所有的盤子都盡了,只剩下兩個小籠包子,強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這兩個包子裝進食品袋里,我帶走。強說這話很自然,他的助手卻緊張起來,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強的手緊緊握著,說,OK,明天我們就簽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設宴款待外商,強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間,外商輕聲問強,你受過什么教育?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
強說,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可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后來我父親去世,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休自個兒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滲出亮亮的液體,他端起一杯酒,說,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親接來吧!
14.請簡要分析“強”這個人物形象。 (4分)
答:
15.請簡要分析“外商”的心理變化。(3分)
答:
16.本文在表現形式上有怎樣的特點?產生了怎樣的效果?(5分)
答:
17.下列對本文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 “強”出身于貧寒的鄉村人家,他樸實,卻懂得自尊,毫不為港口城市的繁華、美麗所打動。
B. “強”的母親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兒子具有了那種“比文化高”的東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 “他的助手卻緊張起來,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細節,對“強”的作法起到了提頓、強調的作用,渲染了一種緊張的氣氛。
D. 作者巧妙地通過“本家哥”與“強”的對比,使“強”這一形象的意義得到了升華。
E. 文章的題目,常可以對全文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語雙關,揭示了本文的主旨所在。
四、作文(5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在《老人與海》文學討論課上,學生們各抒己見。有人贊美老人敢于去深海捕大魚,這是他不愿向時尚和世俗妥協,堅持自己夢想和追求的體現,他的人生美在平凡而又偉大的選擇;有人贊美老人在海上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同有形的鯊魚和無形的孤寂搏斗,這體現了老人的堅韌與頑強,他的人生美在抗爭、拼搏的過程;有人贊美老人拖回了魚骨,這其實是一種偉大的勝利,它剔去了一切偽裝和虛偽,他的人生美在能坦然面對平凡而真實的結局;有人贊美老人在睡夢中又夢見了非洲雄獅,這暗示了他的追求與渴望,他的人生美在還有夢想。
的確,人生的每個階段,乃至每一步都是美的,選擇可能是偉大而又平凡的,過程可能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結局可能是樸素而又平凡的,夢想可能最終一無所獲但它卻能擎起你心中的一片藍天。它們共同譜寫了人生壯麗的詩篇。
請以“人生之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就上述材料中某一個人的觀點或多個人的觀點進行寫作。
注意:①這個話題的范圍是寬泛的,只要與學生的觀點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
②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發表議論,抒發情感,展開想象,等等。
③文章要有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
④題目自擬。
⑤不少于800字。
第II卷
19.補寫下列詩句,任選三句答題。(3分)
⑴我打江南走過 。
⑵青取之于藍, ;冰水為之, 。
⑶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
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⑸投我以桃, 。
20.根據下面規定的情境寫一段話,不能少于30個字。(4分)
情境:賽場 國歌 熱淚
21.根據商業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所傳出信息的要點,擬一條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2個字)(4分)
消費率是指消費需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于居民消費一般占最終消費的80%以上,因此居民消費率的高低決定最終消費率的高低。居民消費率的國際平均水平為60%左右,而1997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僅為47.5%。最終消費率的國際平均水平在70%左右,素以高儲蓄率聞名的東亞國家最終消費率平均水平也在65%以上。我國目前的最終消費率則僅為58.8%。目前,要擴大內需,將我國巨大的消費需求擴張潛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第一步目標是使最終消費率由目前的58.8%逐漸回升到接近東亞國家65%的水平,居民消費率由目前的47.5%逐漸回升到接近東亞國家52%的較低水平。為了實現居民消費增長率在這幾年中比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高出1—2個百分點,必須實行切實的鼓勵政策。
。
22.下面是某中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后所寫的總結中的一段話,在詞語、語法、表達等方面有不恰當的地方,請指出四處,將序號和修改的內容填入表格中。(4分)
我對農村婦女抱有無比深厚的感情。在那難忘的“與農民同吃、同住、
① ②
同勞動”的日子里,鄰居的兩個大嫂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照顧我。她倆在
③ ④
我下地勞動時手把手地教我施肥,又教我播種;我燒火做飯,她們送來了
⑤
剛摘下來的新鮮的瓜果和蔬菜……
⑥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7 |
B |
A |
B |
B |
A |
D |
B |
A |
C |
D |
B |
D |
A |
CE |
三、14、①強是一個靠自己的勤勞、智慧、人格走向成功的打工仔;②他敬重母親;③喜愛城市的美麗,卻不自輕自賤;④他不認為縫蓬布低賤;⑤把公司當成自個的家,不圖加薪水,用人不講私情;⑥不為了當經理而輕狂,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知道什么比文憑更重要;⑦不崇洋媚外,有中華民族的自尊;⑧保持了中華民族勤儉的美德。
15、外商帶著翻譯、秘書,擺出了一副外國人的氣派,自認為洋人的身份高級。強提出共進晚餐后,他遲疑,是擔心那種大吃大喝、大手大腳的作風,對合作產生了猶豫。強表現出的中國人的不卑不亢及勤儉美德征服了他,使他做出了合作的決定。
16、運用細節使人物更豐滿,語言樸實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沒有肖像、心理描寫。效果:使內容簡潔,行文明快緊湊。
21、我國消費率嚴重偏低,必須實行鼓勵消費政策。
22、①“抱有”改為“懷有”;②“難忘的”三個字調至“日子里”之前;③“兩個”改為“兩位”;⑤改為“我下地勞動,他倆手把手地教我施肥”;⑥刪掉“新鮮的”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