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一學年期末考試 語文卷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
A.扁(biǎn)舟 慰藉(jí) 供(gōng)養 屢見不鮮(xiān)
B.鏗(kēng)鏘 伺(sì)機 狹隘(yì) 怙(hù)惡不悛
C.窈(yǎo)窕 踟(chí)躕 床褥(rù) 恬(tiǎn)不知恥
D.治喪(sāng) 收斂(liǎn) 褻(xiè)瀆 寧謐(mì)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的字一組是: ( )
A.暮靄 縹緲 幽僻 杯盤狼藉 B.噩夢 清晰 跋涉 詡詡如生
C.煩燥 鬼計 犀角 直截了當 D.瑣碎 遷徒 編纂 婦孺皆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
①曹操四言詩的雄渾,陶淵明田園詩的恬淡,自然受人稱譽;而張旭草書的奇偉飛動,顏真卿楷書的厚重雄偉,也同樣令人________。
②臺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布的新聞稿說,34名被要求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者,目前健康情況均良好,無人出現________癥狀。
③光盤是一種區別于軟盤的存貯________,它有點類似我們見到的CD唱片。
A.①贊嘆 ②感染 ③媒介 B.①贊揚 ②傳染 ③媒體
C.①贊嘆 ②傳染 ③媒介 D.①贊揚 ②感染 ③媒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德國詩人席勒有篇詩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寫的是希臘神話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對人類說:“把世界領去!”于是,農夫、貴族、商人和國王,紛紛領走了谷物、森林、倉庫和權力。之后,來了一位詩人,但已無任何東西可得。宙斯問詩人:“當瓜分大地時,你在何處?”詩人說:“我在你身邊, 。”
①請原諒我的心靈,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視著你的面龐
③竟然忘記了凡塵 ④我的耳朵傾聽著你的天樂之聲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5.劃線成語運用恰當的一項是( )
A、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他們和衷共濟,挽起了袖子揮汗出工。
B、趙大媽前天接到大兒子的來信,今天又收到小兒子的立功喜報,難怪她一天到晚歡欣鼓舞。
C、第一印象總是浮光掠影的,需要在它身邊停下來,仔細端詳,看多了,聽多了,才有深刻的認識。
D、學校應該樹立腳踏實地的學風,學生生活在其中,耳聞目睹,才能把自己培養成實事求是的人。
6.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對于議論文的語言,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這是議論文語言的一個顯著特征。
B、李老師是前天才調到我們學校的,許多同學還不認識。
C、說著,他便赤手空拳地沖了上去,拼命與歹徒展開了殊死搏斗。
D、為了使這項產品成批進入國際市場,總公司利用國家貸款對所屬20家公司進行了重點技術改造。
7.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和《孟子》分別是記錄春秋末期孔子及其弟子和戰國時期孟子言行的書,二者都是儒家的經典著作。
B、《春秋三傳》分別是《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C、《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其中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社戲》、《故鄉》等十四篇小說。
D、荀子和孟子同屬儒家學派,但是孟子主張人性本惡;荀子主張人性本善,通過學習之后人會更加的有所發展。
二、閱讀部分(38分)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題。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人也。父暢,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農陳奇舉咨至孝有道,仍遷博士。靈帝初,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者所誅,咨乃謝病去。太尉楊賜特辟,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舉高第,累遷敦煌太守。以病免還,躬率子孫耕農為養。
盜嘗夜往劫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食,謝曰:“老母八十,疾病須養,居貧,朝夕無儲,乞少置衣糧。”妻子物余,一無所請。盜皆慚嘆,跪而辭曰:“所犯無狀,干暴賢者。”言畢奔出,咨追以物與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議郎,辭疾不到,詔書切讓,州郡以禮發遣,前后再三,不得已應召。
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皓送至亭次,望塵不及,謂主薄曰:“趙君名重,今過界不見,必為天下笑!”即棄印綬,追至東海。謁咨畢,辭歸家。其為時人所貴若此。
咨在官清簡,計日受奉,豪黨畏其儉節。視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議郎。抗疾京師,將終,告其故吏朱詆、蕭建等,使薄殮素棺,籍以黃壤,欲令速朽,早歸后土,不聽子孫改之。
朱祗、蕭建送喪到家,子胤不忍父體與土并合,欲更改殯,祗、建譬以顧命,于是奉行,時稱咨明達。
(范曄《后漢書·趙咨傳》有刪節)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詔書切讓。 讓:責備。
C.躬率子孫耕農為養。 躬:親自。
D.所犯無狀,干暴賢者。 干:干預。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咨乃謝病去 B.令敦煌曹皓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令行禁止
C.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者所誅 D.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
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 吾與汝畢力平險
10.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趙咨清廉儉樸的一組是( )
①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孫耕農為養。
③居貧,朝夕無儲,乞少置衣糧。 ④妻子物余,一無所請。
⑤咨在官清簡,計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薄殮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喪父,因行孝道而聞名,州郡長官推舉他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辭不就。
B.一伙強盜到趙咨家搶劫,趙咨鎮定自若,從容迎盜。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潔的德行使盜賊慚嘆離去。
C.趙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拋棄印綬,追至東海,拜見之后辭官歸家。文中記述這件事,是為了表現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賢達的思想性格。
D.趙咨去世之后,其子趙胤不忍父親簡葬,打算更改殯法。故吏將趙咨臨終遺命相告,終于按原計劃實行。
(二)閱讀下面文章,回答12—15題。(18分)
枯樹與鮮花
雷抒雁
那是一棵什么樹呢?在這深秋,黃葉已紛紛墜落的時候,它卻是繁花滿枝,顯出一種青春和歡樂來。這是什么樣的一棵充滿了奇跡的樹呢?
清晨,走進園子,遠遠的,就看見一樹鮮花,紅的花,紫的花,在晨風中輕輕搖曳著。
當我一步步走近那樹時,才看清了,那不過是一株秋葉落盡的枯枝,纏繞著剛剛綻開的牽牛花。枯樹,把它的身軀借給了柔弱的牽牛花的長藤,而牽牛花,也便把鮮艷的花簪上了枯樹的頭頂。于是他們便復活了,和諧地美麗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間感到它們原本就是渾然一體的。
枯樹喲,你不厭棄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堅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喲,你不厭棄那長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裝點著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發揮。
我看過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著,身上落滿了骯臟的鳥糞,腳下卷過蕭條的風。我也看過一些牽牛花,找不到支撐,委棄在地上,被荒草吞沒。
望著這一棵樹,我微笑著。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寫了“一棵充滿了奇跡的樹”。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2分)
(不超過10個字)
(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么稱這是奇跡?(2分)
(不超過12個字)
13.第三自然段中枯樹和牽牛花共同的特點是什么?描寫這樣的特點有什么作用?(4分)
(1)共同特點是 (不超過10個字)
(2)作用是 (不超過12個字)
14.作者結尾說“望著這一棵樹,我微笑著”。作者為什么微笑?作者從這棵樹的生命現象中獲得了怎樣的人生感悟?(6分)
(1)“微笑”的原因是:
(2)作者感悟到
15.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枯樹的傲對寒秋象征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以牽牛花的迎風綻放象征永不自棄的生存精神。
B.枯樹與鮮花,既是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也是作者主觀情志的外化,花與樹“渾然一體”的生命現象,寄寓了作者對人生的積極思考和美好企盼。
C.文章用時空交錯、經緯交織的方法描寫枯樹和鮮花的形象,既有空間的擴延:由遠而近,逐步推出畫面;又有時間的展開:生命復活前后不同景象的描寫。
D.老瘦僵直的枯枝,柔嫩纖弱的鮮花,奇妙地結合成一支青春奏鳴曲,同生命復活前枯樹的衰頹、牽牛花的委頓形成了強烈反差,展示了意味深長的生命現象,給人有益的啟迪。
E.文章開頭落筆奇險,接著平平敘來為高潮蓄勢;至“枯樹喲”、“柔藤喲”改變人稱。直接對話,當面禮贊,呈奇峰突起之勢;最后感嘆人生,抒發情懷,文勢趨于平淡。全文一波三折,有優美和諧的韻律和節奏。
(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16、(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答:
三、文字表達部分
17、將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任選5句做答,計15分)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既東封鄭,又欲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3)國之孺子之游者。
(4)吾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5)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用心一也。
18、將下列名句填充完整:(任選8處做答,計8分)
(1)曾記否,
(2)我打江南走過
(3)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4)故木直中繩,金就礪則利,
(5)鍥而舍之, ; ,金石可鏤。
(6)人而無信,
(7)不患人之不己知,
(8)子在川上曰:
(9)勝似春光,
(10)攜來百侶曾游。
19.將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個單句,為“人道主義”下定義。(4分)
①人道主義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②當時的思想家為擺脫經院哲學的束縛提出了這么一種思想體系
③它是當時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
答:人道主義是
20.仿照下面詩歌的劃線部分,另寫一段詩,要求句式相同。(4分)
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世界不再動蕩,
沒有戰爭、貧困和饑荒,
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
和平的鮮花到處開放。
答:我有一個夢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一首小詩寫道:“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助你成長的人。
請以“我成長中的感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5 |
D |
A |
A |
A |
C |
D |
D |
D |
C |
B |
C |
BD |
8.D(干:冒犯) 9.C(A謝①動詞,告辭 ②動詞,道歉 B令①名詞,縣令 ②動詞,讓,使 D與①動詞,參與 ②介詞,跟 C兩個“為”“均為介詞,表被動,被”)
10.B(①表現趙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現趙咨的孝行。)
11.C(是為了表現趙咨當時在人們心目的崇高威望)
12、(1)落葉時節繁花滿枝。(2)枯枝和柔藤復活。
13、(1)依靠對方,幫助對方。(或互相依存,互相幫助。或互依互補) (2)揭示生命復活的原因。
14、(1)枯樹以堅硬支持了柔藤,也得到了美;柔藤以活力裝點著枯樹,也發揮了美。(2)人生中只有彼此信賴、寬容、幫助,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實現生命的價值。
15、BD
16、(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身”和“影”聯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是的一種孤寂的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深夜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的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②詩的語言質樸無華。 19.人道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為擺脫經院哲學的束縛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一種思想體系。
|